张淑静,女,1991年1月生,中共党员,2019年7月参加工作,教龄5年,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教5年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潜心教学,用心育人。在教学上,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为本科生主讲《细胞生物学》《生物学教学论》等专业课程。主持1项校级教改项目和校级优秀教学案例。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在科研上,她积极与科学前沿接轨,着眼于海洋经济贝类解析其患病机制,为海洋贝类的健康养殖提供助力支持。目前,已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所在科研团队入选山东省优秀青年创新团队,并在PNAS、Front Immunol、Environ Sci Nano等高水平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今年初,更以优异成绩入选欧盟“玛丽•居里学者计划”,将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地理、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在育人工作上,作为学校第二届“冯思广班”、生教1901班班主任,她关心关注学生成长,悉心指导班团建设,班级斩获“十佳班集体”“易班优秀建设班级”“特色团支部”等多项校级荣誉。个人先后获得校级教学质量奖、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奖项,2024年2月获得欧盟“玛丽•居里学者”称号。
研学躬行不怠 厚植静待花开
2024年2月一个再平静不过的下午,张淑静收到了一封来自欧盟的邮件,映入眼帘的“Congratulations”让她激动万分,能够获得欧盟“玛丽·居里学者计划”基金的资助,让她既兴奋又倍感压力。
从零出发 传承赓续
2019年6月,张淑静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毕业,怀揣着伴她长大的教师梦,7月初顺利入职我校生命与医药学院,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入职之初,作为一名刚刚博士毕业且无任何师范背景经历的新人,张淑静深知自己距离学校教学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入职的第一学期她并未承担教学任务,而是作为助教跟随自己的教学导师庞秋香教授进行了一学期的课程观摩学习。期间,从零起步的她格外珍惜向前辈学习请教的机会,从教学方法、备课要点、教案撰写等点滴学起。“优秀教师身上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和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对我触动很大,而这也让我愈加笃定要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每每谈及这段经历,张淑静总是难掩激动。
2020年初,张淑静正式走上讲台为学生授课。为了上好课,每次课前,她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准备教学内容,提前写好讲稿,课堂上总是细致地去讲解每个知识点。但几堂课下来,她发现讲课效果并不好,学生在上课十几分钟后就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对此,她开始反思自己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向学院秦洁教授等教学名师请教经验,并陆续参加了“活力课堂训练营”“ISW教学工作坊”“知识图谱训练营”等教学培训,这让她逐渐明白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对PBL教学模式、OBE教学理念等专业名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自2019年入职,她便加入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团队,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及改革。从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案例开发到知识图谱构建,都为她上好课积累了宝贵经验。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细胞生物学》在今年获批第三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同时获批多项校级教改项目。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张淑静的授课也被学生们评为大学最难忘的课堂。2023年,她参加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并荣获二等奖,年底还收获了成为教师以来的第一个教学质量奖。“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热爱,是一次向美而行的遇见”,她总是用这句话比喻师生关系,她认为只有双向奔赴,才能碰撞出最美的火花。
潜心研学 蓄力成长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青椒”立足课堂的根本,而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还需要科研积累的加持。张淑静自研究生阶段起便跟随贝类学专家刘保忠教授从事海洋软体动物的抗病机理研究,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后来的无限热爱,“相比于其他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海洋无脊椎动物的抗病机理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较浅,但这个领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些物种都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它们的疾病不仅关乎健康养殖,也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每次提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张淑静总是热情满怀。
自入职以来,张淑静便在学院研究团队帮助下,延续着个人博士期间的课题研究。然而几年下来,她颗粒无收。眼看着一起入职的同事们或拿到国家级项目、省级项目,或发表多篇SCI论文,差距的逐渐拉开,让她压力陡增。但张淑静从未怀疑过自己所做的研究,她总是默默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再坚持一下总会有收获的。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放榜的日子往往是她最失落的一天。当她连续申请三年还未中的时候,她的博士导师鼓励她:“放平心态,每年按部就班地申请不放弃,总有成功的一天。”终于在2023年,她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先后获批立项,这给在黑暗中沉寂了好几年的张淑静带来了曙光。
后来,在同事的引荐下,她得到了和英国伯明翰大学Assistant Professor Zhiling Guo合作的机会。他们共同探讨撰写了2023年欧盟“地平线-2020”研究与创新框架“玛丽•居里学者计划”申报书。“我觉得能够与如此高水平的平台合作,本身对我来讲就是一件幸运的事,不管结果如何对自己都是经验的累积,我对结果并没有很关注。所以当我收到邮件的那一刻,是震惊大于喜悦的。”幸运的是,该项目从8000多份申报书中脱颖而出获得资助,张淑静也获得了“玛丽•居里学者”称号。今年她将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地理、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开启她科研之路上新的旅程。
师生情缘 终生难忘
除了上好课,做好科研,张淑静还积极承担立德树人职责,参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作为学校第二届“冯思广班”——生教1901班的班主任,她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与辅导员老师的密切配合,让张淑静开始主动走进学生中间,分享个人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悉心指导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也让她慢慢熟悉了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在她的办公室可以经常见到主动前来交流的学生。毕业季,前来咨询的学生更是络绎不绝,学生的问题大到研究生报考方向遴选,小到邮件撰写、PPT制作等。对此,她认真聆听每名学生的诉求困惑,结合个人求学经历和专业背景一一给予指导建议。她还充分整合个人求学期间积累的师资资源,积极帮助学生考研调剂和就业指导。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多名学生顺利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班级考研上线率达74.36%,录取率为61.53%,就业率超过95%。英语四级通过率、体育测试达标率均为100%,还斩获了“十佳班集体”“易班优秀建设班级”“特色团支部”等多项校级荣誉,成为全院乃至全校班级建设的典范。每每提及所带班级和学生,张淑静都难掩自豪与荣耀。
除了所带班级以外,张淑静也致力于学生第二课堂及科创竞赛指导。她总是手把手地教大家做实验,坐在实验台旁观察一整天只为规范学生的操作,对张淑静来说是工作常态。“这些孩子进来的时候都是科研小白,只有亲手指导才能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和规范的实验操作。”学生们也将她视为知心姐姐,学生说:“每隔几个月不和张老师谈谈心,我就觉得心里没底。”她指导的学生陆续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山东省大学生生化实验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比赛中获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教五年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践行路,以真心对待陪伴指导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的师生情,让张淑静成为了学生心中的知心大姐姐。怀揣科研强国梦的她,将不断砥砺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初心,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发展新篇章中绽放生命华彩,尽显生命人的作为与担当!
编辑:邱晨 编审:廖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