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师者风范

张磊安

最美教师
作者:杨盼盼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4-09-04

张磊安,男,中共党员,1982年7月生,三级教授,博士生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首批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取得突出成绩的博士后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现任风电叶片先进测试技术与装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风电叶片新技术产业化研究院负责人他扎根教育,不断将“科研、思政与教学深度融合,以高深的学术造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一批批学生他积极推动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克了一个个“卡脖子”技术,为“风电强国”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3项,横向课题86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3项,研发的多项技术与装备解决了我国风电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取得了近千亿元的经济效益。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3项。获得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业系统五一劳动奖章、最美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机械先锋荣誉称号



寻风追梦马不停蹄 为国育人心之所向



有些事情不是有了希望才要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无论是曾经的选择,还是如今的坚守,机械工程学院张磊安教授始终不忘自己初涉行业时的初衷,潜心教学、矢志科研、为国育才,用一次次行动践行教育的初心使命,在一次次寻风追梦中助力人才培养。


潜心教学、锐意改革,做学生成长的引路者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教育事业的神圣职责,也是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张磊安始终认为教师是一份温暖的职业,点亮自己,照亮学生。自入校任教以来,他坚守教育初心使命,潜心研究教学内容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以高深的学术造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一届又一届学生。他积极参加教学比赛与教学研究,承担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等。

“上好每一堂课”是他对自己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他努力将“科研-思政-教学”融为一体进行授课。《电气控制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最密切的专业课程之一。课上,播放着他精心挑选的18MW全球最大功率海上风机工作视频,当学生看到在自动控制技术驱动下能最大限度地捕捉风能,并源源不断地输出绿色电力时,不由自主地发出“大国之重器”的感叹。这不仅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课堂上所学的电气控制知识的巨大意义,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大家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面对不同起点的学生,他坚持“因班施教、因人施教”,基础弱的班级在理解课程内容方面存在问题,他就借鉴理实一体化案例教学法,把电气元器件和可编程序控制器带到课堂上,剖析低压电气元件的结构和动作原理,对软件梯形图的执行过程进行讲解与演示,循循善诱,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张磊安在担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系主任期间,多轮次主导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将CDIO教学理念深深扎根专业所有课程,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淄博市品牌专业等。开辟了机器人工程这个本科方向,主导建设了机器人控制技术等多个本科教学实验室。课余时间,他特别注重大学生课外竞赛综合能力的培养。2023年,作为指导教师一遍遍地帮助学生精心打磨毕业设计材料,带领学生首次参加精雕杯中国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大赛,与省内外高水平大学同台竞技,获得华北赛区一等奖的好成绩。工作至今,他坚持带队参加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等科创项目尽己所能为学生配备部分比赛器件,并陪伴学生整夜扑在比赛场馆调试设备作为机器人爱好者协会指导教师,十几年来,他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机器人挑战杯、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等多项赛事,累计获得国家一等奖15项、省一等奖38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银牌指导教师等各类荣誉称号18


脚踏实地、担当作为,做学生科创的示范者


张磊安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低碳能源发展战略,身先士卒,带领研究生坚守戈壁、滩涂、盐碱等各类恶劣环境,以坚守一线、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担当作为的精神为学生科技创新作出榜样示范。

在我国风电装备研发领域一穷二白的背景下,他主动放弃实验室安逸的科研环境,在野外的盐碱地厂房驻扎了两年。入职我校后,他主动组建了风电叶片新技术产业化创新团队,将机电液网控一体化技术与国家能源需求紧密结合,一举攻克若干项技术难题,为风电企业节省巨额成本。科研攻关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刚起步时团队没钱住不起宾馆,张磊安就带着大家在附近农村租房子住,每晚拖着几十斤重的工具箱,走在漆黑的乡间小路回到村庄冬天苏北农村没有暖气,他们每晚就躺在冰冷的床上,硬是咬牙坚守了三个月。在承担亚洲最大功率的风电叶片全尺寸测试平台研发任务,团队面临经费紧张、阴雨环境恶劣以及设备调试高难度等问题,整个项目近乎崩溃。他带领团队当即改变思路、方案推倒重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风电叶片全尺寸测试平台终于完成,为我国大型风装备研发保驾护航。他对团队发展有清醒定位,不是只聚焦于基础研究而是坚持脚踏实地做着从一到百、从百到千的应用服务,坚持与风电头部企业紧密结合,成果遍地开花之势引发喷泉效应,达到闭环效果。国内风电产业圈都知道山理工张磊安团队能为他们解决难题,连续签订百万级千万级横向课题,从此海上、低风速、玻碳混合材料等里程碑式叶片测试都印刻了山理工烙印。十几年来,张磊安的科研成果在连云港、盐城等全国遍地开花,江苏省组织部聘请他担任苏北发展特聘专家,连云港科技局聘请他担任港城英才计划专家,国内多家风电央企纷纷主动聘请他担任“科技副总”“技术顾问”……他真正做到了“科研无涯勤为径,一举功成众人知”。

15年风电科研路,他为风能行业解决了大技术难题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风电测试装备,构建了大型风电叶片“材料级-部件级-全尺寸级-挂机应用级”全流程层级化测试保障体系在他的带领下,风电团队累计完成了300余支叶片测试,今年刚完成了全球最长陆上叶片(131m)极限载荷测试,下半年还将挑战全球最长海上风电叶片153m)全尺寸测试,牢牢占据了我国风电叶片测试技术这一细分领域的制高点。

工作以来,张磊安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13项,与东方风电、三一重能等头部企业签订百万/千万级等横向课题86项(最大合同额1290万元),到校科研经费近1亿元,今年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功率25MW+风电叶片全尺寸结构测试公共服务平台,研究成果作为代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果转化平台进行了专题报道。带领团队获批风电叶片先进测试技术与装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理工大学干事创业好团队、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等荣誉。


培养人才、凝聚团队,做学生启航的带领者


张磊安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科研生涯的授课导师,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灵导师。他时刻记得自己在学生时代的需求与烦恼,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想法,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启航的引路人。今年利用自己的科研项目,他指导机电专业本科生刘梅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并指导她撰写了高水平学术论文,投稿风电类顶级期刊《太阳能学报》。对于研究生想要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总是尽可能全力支持并承担一切参赛费用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们毕业找工作的往返差旅费给予全额报销。张磊安说道:“能够以自己最崇拜的教师身份见证孩子们的成长足迹,我倍感自豪。”

在团队建设中,张磊安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他非常重视团队人才培养。文永双被推荐至中国农大读博,毕业后又回到风电团队工作。王景华本硕博一路跟着他到目前留校任教,已成长为风电团队的科研骨干。“我现在很少出差,刚开始自己每年要开车往返江苏几十次,现在很少去现场,这得益于自己培养的学生都长大了,都能独立承担科研项目”,他欣慰。其他学生毕业后也都成为各自工作岗位的带头人,他指导的多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荣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张磊安一直在平凡岗位上教好每一位学生,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为祖国科研事业贡献绵薄之力。爱学生、敬事业,下一个十年,他将与风电团队一起,带领学生继续乘风破浪,昂首出发,踏遍祖国山河,追寻风的方向!


编辑:邱晨  编审:廖君华

版权所有©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党委教师工作部 技术支持:淄博百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