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师者风范推荐

赵玉刚:择一事 爱一生

作者:赵玉刚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4-09-01

我是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赵玉刚,今年即将退休,离开我耕耘了35年的三尺讲台,离开我为之自豪、为之热爱、为之奋斗的教师岗位。有几分感伤和惆怅,更多的是不舍和留恋。当过去的那些人、那些事再次浮现在眼前,心中思绪万千,难以平静。


师责如山 微以致远


要说对我教师生涯影响最深的人,必然是我的领路人——王敏教授。我刚参加工作,就遇到了国内数控技术研究顶尖的专家王敏教授,并有幸成为他的助教,从助课、批改作业到带毕业设计、从事数控技术研究,他都手把手地教导我,不仅帮我厘清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更让我认识到教师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35年来,我以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带着学生一起为了制造强国建设而努力。蓦然回首,头顶已是满天星辰:我先后培养了53名硕士研究生和9名博士研究生,学生在校期间发表国际TOP级SCI期刊收录学术论文近4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获得省级优秀博士论文1篇;多名本科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学生和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毕业后他们有的走上教学、科研岗位,有的从事工程应用领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深耕一寸 苗长一尺


我认为既择一事应爱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因此我的生活很纯粹,夫人经常打趣说我是“工作狂”。我曾经为了调试机床,昼夜连轴转,因劳累过度、身体透支而入院;我曾经为了克服简陋的实验条件,把实验室搬进家里,松香味呛得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咳嗽不止;我不断挑战失败,实验过程中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我没有休息日,业余时间基本在办公室和实验室度过。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带领团队,瞄准国际前沿做科研,努力攻克“卡脖子”技术,力求改变中国制造“大而不强、质量不高”的现象,努力做出高精尖产品。我们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混粉气雾化快凝制备磁性磨料”新方法,制备出国际上迄今为止性能最好的磁性磨料;我主持研制的国家重大专项子项目“深海资源勘查精细测控动力平台——充油式深水步进电动机”,解决了步进电动机在万米水深下使用的耐压、密封、绝缘、防腐等关键技术问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发的“导弹陶瓷天线罩光透射扫描检测系统”,解决了我国导弹陶瓷天线罩微观裂纹和质地疏松自动检测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以科研反哺教学,崇尚以研导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堂理论授课水平,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针对《数控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讲课难、实验难、实训难”的问题,我将数控机床移进教室、搬上课桌和讲桌,将科研中的案例带到课堂,提出了“数控技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数控技术与CAD/CAM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专业兴趣,还更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成果也获得了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我带领学院青年教师共同编写出版了《数控技术》特色教材,实现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的一体化。


亦师亦父 严管厚爱


数不清曾经教过多少名学生,但是总会有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会浮现在脑海,关心他们的学业进步,担心他们的就业问题,操心他们的人生大事,挂心他们的职业发展……也许就像古人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每个学生都是我自己的孩子,总有操不完的心。

为师,我是严师,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学生,课业任务和实验标准较高,要求学生尽力做到精益求精。比如在论文开题前,必须要阅读规定数量的文献,对要做的科研项目,必须要有详细周密的计划。但我的课题组内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注重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题的选择上尊重学生意见,积极营造自由探索的科研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山东省大学生科技竞赛的一等奖。

为父,我是慈父。我经常与学生谈心谈话,当学生遇到困难,我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引导他们曾经有一位研究生在生病住院时遇到经济困难,我当即资助了他医疗保险报销以外的全部费用;我把手机号、微信号给到每位学生,方便学生找我交流;临近毕业季,我主动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动向,耐心倾听他们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推荐匹配的就业单位;对于有意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我积极为他们联系高水平的教授,我的多名研究生被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

三尺讲台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教师是一份宁静笃以致远、淡泊方以明志的职业,也是一份教之以事而喻诸德的责任,更是我为之坚守一生的热爱。虽然即将退休,但是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心,我将继续尽我的绵薄之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我国的先进制造业播种希望和未来。

(此文获评山东省教育厅“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 优秀征文)


编辑:邱晨  编审:廖君华

版权所有©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党委教师工作部 技术支持:淄博百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