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家精神笔谈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戚业国 来源:教师节专题网站 发布时间:2024-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强师建设的目标任务与途径措施,其核心是用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家精神不是教育家才有的精神,是融入教师专业和职业的一种教育理解与追求。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以教育家精神诠释和明确新时代教师的专业特征与内涵,在专业化建设中践行教育家精神。

一、新时代教师使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中教育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教育发展中“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这些论述都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和教师的定位,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和教师的嘱托与期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以教育和教师的时代使命与历史责任为目标,建设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教育强国、锤炼一支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师队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中,教育必须随着科技发展与人才需求变化做出超前的布局准备。当今世界以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面改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创新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普通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改变。劳动者能力素质要求的改变,需要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随之进行深度的调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从繁重劳动中全面解放,面临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教育的手段方法面临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

伴随互联网出生和成长的新一代青少年,他们是数智时代的原居民,其成长经历与生活体验与前辈们有了根本的不同。如何适应学生的新特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这是另一个现实的巨大挑战。

时代在发展,教育正在发挥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育人的内容、目标要求、方式方法正在全面升级提高,受教育者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这些改变对教师的专业内涵和专业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充分理解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要求,才能真正实现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目标。

二、以教育家精神理解教师专业的内涵与逻辑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体现为教师的高度专业化。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要把教师作为一个专业性职业看待,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有经过严格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要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

中国从西汉初年确立了儒家思想主导的社会结构以后,教育就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两千多年来教育始终是社会关系再生产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延续的重要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中国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根本属性,也是教育家精神的关键,今天的强师建设必须构建中国自己的教师专业话语体系。

《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践行教师群体共同价值追求。”即从政治建设、道德建设、能力建设、作风态度建设、情感建设、价值建设六个方面,指明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向。

教师专业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专业,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底线,始终把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与奋斗目标,以政治建设引领专业发展。教育专业的政治性还体现为人民性,必须坚持支撑国家战略与满足民生结合、服务社会需要与实现个性发展结合。

教师专业是高度道德性的专业,行为世范是几千年来中国教师的传统与要求,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坚持立德修身、洁身自好,以社会道德标杆的要求自律自强。

教师专业是高度智慧的育人专业,早期教育主要关注知识经验本身,教育学科形成后关注学生的认知,当下教育更关注学生的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把人的发展、知识经验与未来社会需要充分结合起来,学生的变化、知识经验的新陈代谢、未来社会的高度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提出更高的专业智慧的要求。

教师专业是更多体现在态度和学风的专业,通常的专业更关注专业能力和工作成效,“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自身的态度、境界、作风本身就是教师专业的重要内容,求实认真的态度、勤学笃行的学风、躬耕创新的坚守本身就是专业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教师专业是以情感为基础的专业,因为学生是具有情感的人,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颗心摇动另一颗心”,仁爱之心始终是优秀教师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专业的重要内涵。在今天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对爱的要求超越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教师专业也是融合个人价值追求的职业,一般的专业更多体现为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基于专业进行的工作更多是一种职业,教师则有较大不同,教师的职业关系个体生命的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国家民族兴旺发达,具有更强的外部性、公共性、隐蔽性与长期性,因此具有更多事业特征。这就要求教师专业具有更高的站位与境界,要求胸怀天下、具有高尚追求,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个人人生意义与价值追求不断升华的过程。

三、推动教育家精神引领的教师专业成长

落实《意见》要求,需要将教育家精神融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体系中,重新审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与目标,在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做出创新与超越。

强化教师专业中理想信念教育。践行教育家精神需要丰富教师专业内涵,关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个人生命发展,专门知识技能是实现使命责任的主要途径。从未来教师培养到教师入职教育再到日常的教师规范,都需要聚焦提升教育认知高度,教师教育工作者、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学科带头人更要率先不断提升教育理念。进一步明确教师的道德规范体系。师德更多是教师专业精神与规范的体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是教师专业要求,也是教师道德与生活情趣的要求。

适应新时代教育特点提升教师专门知识与专业能力水平。当今时代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知识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已经改变。教育的技术手段、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与课堂都有了很大不同,这些都呼唤教师的“再专业化”。新时代必须全面推动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知识经验、能力素质的“升级换代”,不仅面临学习能力的提升,更面临学习态度与投入的提高,教育面临系统升级的现实需要。

注重教师情感建设与教师专业规范建设。教育过程也是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对教育的热爱源于教育意义价值的认识,教师的爱心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敬畏和教师专业的尊重,也是对自身使命与责任的践行。教师的教育情感更应该是专业的情感,是建立在理性认识与价值选择基础上的。教师的专业行为是专业规范的体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就必须强化教师专业规范建设。


编辑:邱晨 编审:廖君华


版权所有©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党委教师工作部 技术支持:淄博百拓